《賴永祥講書》

| | | 轉寄

《教會史話》修訂1_029, 杜嘉德編《廈英大辭典》

眾宣教師ê語言智識,往往是一代一代累積起來ê。當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杜嘉德牧師(Carstairs Douglas,1830–1877)1855 年扺廈門ê時,伊抄錄學習已故盧壹(John Lloyd,1813–1848)所留ê稿件《廈門語字彙》。盧壹屬tī美國長老教會,駐在廈門tú好四年,to̍h是1844年12月8日起到1848年12月6日往生。杜嘉德牧師mātī羅啻(Eliph Doty,1809–1864)ê廈門語法(Manual)kah施敦力亞力山大(Alexander Stronach)ê廈門腔字典稿本得tio̍h幫贊。羅啻屬tī美國歸正教會,tī 1844年到1864年間駐廈門,á施氏屬倫敦傳道會,1846年來到廈門。

杜嘉德牧師蒐錄閩南白話,非常廣泛(hoat):以廈門腔為主,m̄ koh遍及漳州、漳浦、晉江、永春、惠安、安溪、同安、長泰、南安、灌口等屬ê腔音。伊為tio̍h家己備忘而作ê語彙稿件,經由眾同工傳抄;siōng尾tī廈門ê三宣道會kui氣to̍h提議杜牧師編製辭典。為tio̍h ánne,倫敦傳道會派施約翰(koh作施敦力·約翰,John Stronach),美國歸正教會指定打馬字(J. V. N. Talmage)協助編纂。

《廈英大辭典》(á是作《廈門音漢英大辭典》)――正名 “Chinese English dictionary of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Amoy, with the principal varia tions of the Chang chew and Chin chew dialects”――tī 1873年由倫敦Trubner & Co.出版;序文、緒言kah說明共19頁,字典本身有612頁。

Chit本冊是第一部廈門腔白話華英辭典。冊一出隨時成做所有beh學習閩南語言――宣教師、senglí人、旅人、船員、翻譯、學生等等――ê必須工具。冊中講:台灣自近200年來一直有移民,大部分來自廈門、漳州、泉州;島上有真chē所在thang指出顯示來自中國本土某幾个所在ê殖民,m̄ koh,島內來自本土各地ê腔口chiok混雜。Chit本冊顯然意圖提供前往台灣ê人士以廈門腔為主、閩南為副ê工具。

Chit本冊ê一特色是全書無漢字,腔口只用羅馬拚音。序文裡杜牧師講,一者因為真chē字chhōe bē出適當ê漢字,兩者beh ài利用假期tī英國排印,to̍h無法度印出漢字,三者因伊無法度抽出時間tī外埠(如上海)監印soah來放棄。無漢字是一个缺點,m̄ koh mā表示廈門腔白話字典m̄免漢字iáu ē tàng存在有用。Chit本冊收錄植物、動物á是醫藥方面ê字彙khah少,是杜牧師所承認ê缺點之一。

─《台灣教會公報》1903期 主後1988年8月21日


《廈英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