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祥講書》 |
![]() ![]() ![]() |
繼杜嘉德了後,對閩南語言ê研究,有極大貢獻ê麥嘉湖(John Macgowan)。伊屬倫敦傳道會,1860 年來華,先駐上海,1863 年轉往廈門。1871 年伊先刊行《英華口才集》,英文書名是 “A Manual of the Amoy Colloquial”,是一本廈門話初學指南冊。刊印了後得好評,有陸續修訂(有1893年改訂三版鼓浪嶼萃經堂刊)。日本人據台初年,chit本冊由日本人改譯,用日本假名標音而成《日台會話大成》,供來台日人學習台語ê路用。1883年麥嘉湖刊印堂堂 611 頁ê《英廈辭典》,冊名是 “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 of the Amoy Dialects”。廈譯而且列漢字kah羅馬拚音白話字是其中一項特色。杜嘉德編《廈英大辭典》是伊ê主要參考書當然免koh加講。杜氏辭典序講,有廈英soah無英廈是一个缺點,英廈辭典待另編成。Á chitê願望就ánne由麥氏達成。麥嘉湖tī廈門40 年,m̄ nā tī傳教有大貢獻,mā著有《中華帝國史》(The Imperial history of China )、《中國風俗》(Chinese folklore )等冊,1922年過往。
順續tī chia beh提起荷蘭人對早期閩南語言研究ê貢獻。席雷格(Gustare Schlegel,1840–1903)是siōng早研究華語ê荷蘭人。1857年以翻譯練習生身分來華,1862年轉往爪哇,1872年回國。伊ê《荷華文語類纂》,4大冊,由Leiden. E. J. Brill,1882 到 1892 年分冊刊行。荷蘭語ê冊名是 “NederlandschChineesch Wooden book met detrains criptie der Chineesch Karakters in het Tiangtsiu dialect” 。Chit本冊用羅馬字拼出漳州(khah正確一點講to̍h是漳浦)文音。伊tī華ê同伴佛蘭根(J. J. C.Francken),以漳州系廈門方言做對象,bat計劃編一本荷華白話辭典。佛氏tī 1862 年tùi華轉往爪哇,隔tńg年死tī泗水(Surabaya)。佛氏遺著,後來經 C. F. De Grijs 整理,而由巴達維亞之藝術科學協會刊出。伊ê冊名是 “ChineseHolland sch Woorden book Van bet Emoi dialect”,是廈門語荷蘭語對譯字典。刊行年是1882 年,比杜嘉德編《廈英大辭典》之刊行慢9年。
關係宣教師ê閩南語研究,吳守禮纂《台灣省通志卷二語言篇》(第 4 章第 1 節),村上嘉英撰〈プロテヌント宣教師の閩南語研究〉(《日本文化》44 號,1966 年 3 月刊)等文值得參考。吳守禮,1909 年生,bat擔任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教授;村上嘉英,1939 年生,現任日本天理大學教授。編有《現代閩南語辭典》。
──《台灣教會公報》1905 期 主後 198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