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布袋戲e5歷史》 |
| | | 轉寄 |
台灣布袋戲ê戲尪仔,最早lóng是泉州師傅所雕刻,直接進口到台灣。到日治時代,漸漸有台灣ê雕刻師傅開始仿造戲尪仔,到後來in創造出有家己特色ê戲尪仔造型。這是一個漫長且自然演變ê歷程,到今咱若講台灣文化tī世界上ē tàng有啥特色,咱beh看ê重點,就m̄是外來ê文化移植kap影響,顛倒是咱本土藝師「創造性ê模仿」。
泉州雕刻ê尪仔頭
Ná親像古老ê南管布袋戲藝人唐山過台灣,中國泉州所雕刻ê尪仔頭,俗稱「唐山頭」。泉州所雕刻ê尪仔頭,以「塗門頭」kap「花園頭」兩者最著名。台灣布袋戲班偏愛「花園頭」,另雅稱做「鴻文頭」,以生、旦等戲尪仔最具特色。而歷史siōng悠久ê「塗門頭」,雖然以花臉戲尪仔出名,但是較無容易戴帽仔,是伊ê缺點。
塗門頭,就是泉州塗門街ê雕刻師傅所刻ê作品。清代塗門街最著名ê布袋戲尪仔師傅,就是「周冕號」ê黃良司、黃才司兩兄弟。in以製造優美ê戲尪仔雕刻以及粉彩成名。In m̄ kána製作布袋戲尪仔,連傀儡戲尪仔mālóng得著戲界ê愛戴。
花園頭,得名自泉州環山鄉花園頭村,siōng出名ê雕刻師是江加走。江加走,本名江長清,「加走」是伊ê外號,也就是「ka蚤」ê意思。江加走tī 1871出世, 1954年過往,終身lóng是以雕刻尪仔為業,ē tàng講是後來居上ê雕刻大師。伊所雕刻ê「下七腳」,也就是缺嘴、憨童、烏賊仔、人像、殺手頭、臭頭、大頭仔等,tī南管布袋戲ê笑詼表演鋒頭盡出。
以往咱台灣ê布袋戲尪仔,lóng是tùi泉州運來。有ê泉州生理人去花園、塗門收購戲尪仔,運送轉來台灣批發。1920年代台北ê戲尪仔生理人陳普仁,伊原本mā是泉州人,移來tòa tī咱艋舺將軍廟附近。伊專辦臺灣kap泉州ê貿易生理,nā戲班beh訂戲棚,愛先付二成ê定金,約定半年後chiah交貨。「唐山頭」ùi大到小,分為一號、二號、三號三種。台灣戲班訂戲尪仔頭,大多數攏是以二號、三號頭為主,一般北部ê戲班慣習用三號頭,ah中南部戲班khah慣習二號頭。
台灣ê刻布袋戲尪仔師傅
台灣戲尪仔雕刻是tùi仿製泉州戲尪仔開始,最後才琢磨出家己ê特色。chiahê雕刻師,原本攏是刻「佛仔」ê師傅,tī因緣成熟ê狀況下,開始仿刻「唐山頭」,hō͘咱臺灣戲班ê肯定,最後規去專門來刻布袋戲尪仔,成做專業ê刻布袋戲尪仔師傅。
Tùi「唐山頭」到後來「台灣頭」ê出現,有其客觀社會環境。最基本ê表演體系已經變遷。原本中國戲曲ê腳色,漸漸kap社會脫節。現代社會中ê為非作歹ê人,無定tio̍h攏生做像凶神惡煞ánne。原本kap觀眾十分親近ê「下七腳」所代表ê市井人物,也慢慢hō͘時代淘汰,代之而起ê是更接近土地人民ê「二齒」、「憨杉」之類ê人物類型。對於美女ê欣賞角度,更加隨時代teh改變,清朝時代ê文人愛看婦女以綁腳行路ê姿態,形容講是婀娜多姿ê美感,到今已經hō͘新時代ê女性美感取代,甚至tī電視布袋戲階段,台灣戲尪仔ê雕刻,以經是以民眾所熟悉ê電影明星,作為尪仔頭ê模範。
台灣刻戲尪仔ê師傅,以彰化巧成真徐析森家族、員林許協榮、斗南ê徐炎卿等名家為主要ê代表。In所刻出來ê「台灣頭」,ùi另外一ê角度來看,實在是因為臺灣人ê嘴斗已經kap中國人無仝,咱有咱家己特殊ê氣口。